该网站工信部已备案,唯一百度官方认证(职学网)官方网站WWW.CHZXW.COM.CN,请放心访问
了解详情>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


编辑:职学网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从未想到以这样的方式被全世界长久注视。

 
“武汉加油!人民必胜!”1月26日,武汉的深夜,在从机场去驻地的路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吴文芳在车窗上默默留下这八个字。站在今天回望,我们才清楚这八个字的分量,才明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困难。
 
在驰援一线的医疗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高校附属医院。疫情期间,全国138所高校371家附属医院1.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这场大考中,医学教育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一线英勇奋战,交出了优异答卷。
 
逆行和坚守,点亮生的希望
 
即使过去了几个月,回想起出征的情景,依然触到了张伯礼院士的泪点。他低头擦泪,解释到:“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1月18日下午5点,84岁的钟南山院士挤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临时上车的他因为无座,被安排在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
 
1月20日,钟南山公开肯定“人传人”,此时,距离大年三十只有短短4天。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成为漩涡中心。随着感染人数增多、范围扩大,公众终于认识到,这场肺炎不简单。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东、河南等高校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在极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骨干团队,向着目的地湖北出发。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北京协和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驰援武汉的任务。短短3小时,21名优中选优的医护人员集结完毕,一夜之间,医疗物资、生活用品和药品装满了53个大箱子。
 
1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3家综合性附属医院集结选派的首批60名医护人员,与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同仁一道,组建成“北京超强阵容医疗队”,共赴疫情中心武汉。
 
同一天,接到河北省卫健委通知后,河北医科大学直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首批17名队员迅速集结,当晚8时20分便登上了开往湖北的列车。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党支部成立了党员突击队,77名党员纷纷在“请战书”上庄重地写下自己的姓名。齐鲁医院共收到这样的集体请战书近百份,个人请战书近3000份。
 
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怀揣着简朴的信念,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他们之中,有临时取消婚礼的护士,有“非典”那年立志从医的年轻医生,有征战过“非典”的“老兵”。有人把银行卡密码写在纸上,留给家人,有人自始至终没告诉父母,母亲看到新闻,哭着打来电话。
 
面对未知,悲壮成为出征的底色。59岁的安友仲是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专家组组长,这位曾经血气方刚的“重症敢死队”队员已双鬓华发。登上飞机前,他在朋友圈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赴汉口,跨长江,医亦凡人,匹夫尽责灭疫狼”。
 
送别的时候,很多人哭了。不怕吗?怕。为什么还要去?“我爸爸妈妈都从青岛来帮我带两个孩子,我可以去。我是共产党员,应该去。”“我还没有结婚,没有羁绊。”“我们做ECOM的,本就经常与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请战理由很简单,却让人动容。
 
有人是出征,而朱彬则是为了回家。为了回到武汉一线,在上海进修的华中科大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生朱彬想了无数办法,希望一次次落空。最终,他乘飞机到长沙,再租车开回武汉。1月27日下午5点,回到武汉的朱彬感到久违的平静,他想,自己终于回家了。
 
4月,回到广州休整不到4天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接到任务,赶赴黑龙江绥芬河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红色行李箱曾随他奔赴武汉,羽绒服等衣物还没来得及拿回家更换,他半开玩笑地说:“正好这里的天气和2月的武汉一样”。与红色行李箱一同带去的,还有武汉救治经验,为打赢疫情“加时赛”提供了重要参考。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背后,是一个个平凡的爸爸、妈妈、妻子、丈夫、儿子、女儿……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防控斗争,他们用逆行和坚守,点亮了生的希望,诠释了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
 
一场勇气与智慧的较量
 
这次疫情,让已从事急诊工作37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魏捷始料未及。每一个急救病人,都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给见惯了生死的急诊科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每年除夕,我们都会在科室度过,会贴窗花,裱福字,挂灯笼。而今年,抬头,是看不到头的待诊病人;低头,是探不到边的压力和惶恐。”这是除夕夜魏捷在朋友圈记录下的一段话。
 
彼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世人知之甚少,救治病患的难度,说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不为过。
 
四川援鄂医疗队进驻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毗邻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重灾区。进入医院,濒临崩溃的景象让“四川队”揪心不已:医院床位爆满,疑似病患、发热病患和家属混杂在一起。缺少防护物资的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的感染率很高。30多名医护人员住院,30多人隔离,非战斗减员占到了六分之一。
 
危机中如何恢复医院秩序,建立科学、规范的防治机制和管理制度,是打好战“疫”的基础。
 
“当务之急是要严防院感,保障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安全!”1月29日,华西医院内科党总支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罗凤鸣召集会议,商讨出必须马上实施的三大行动:严防院感,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重新规划收治病人,按楼层和房间分级治疗;尽量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对病人药物进行一定调整。诊治流程的优化,为后续病患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里,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带来了科学、规范的协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建立起了危重症患者诊治流程、三级查房制度、ICU病房小组制、医护人员诊疗常规、安全防护培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提供了“协和经验”“协和方案”。
 
作为抗疫战场上的先行军,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系统打出了一套抗疫组合拳——第一时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率先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成立“插管”“护心”等8支临床小分队,誓言“决不负生命之托”。带头深入一线的陈孝平院士、感染后治愈即返岗的钟强教授、“最美面罩姐姐”喻银燕护士……他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奋力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