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网站工信部已备案,唯一百度官方认证(职学网)官方网站WWW.CHZXW.COM.CN,请放心访问
了解详情>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问题


编辑:职学网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网

 学生上课需要参与进去,跟着老师讲课的内容走,而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可以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决定了他们的可接受程度,也成了衡量课堂效率的基本点。

老师上课是上给学生听的,而不是只顾自己讲课,不顾学生额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老师在讲课之前会充分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知识点,而且还要备教法,备学生,要知道自己教的学生是什么水平的,可以接受什么样的知识。要是学生接受程度低,老师就得把一个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还要注意做题演练,及时应用。要是学生可接受程度高,老师讲课就可以讲快一点,不必要面面俱到,配合习题演练,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可接受度呢?是不是凭借老师想象或者自我感觉就可以呢?

当然不行,那样会犯了以偏概全的主观主义毛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备课的时候要准备充分,预估各种课堂事件的发生,也要知道如何测试学生们的可接受程度,而测试可接受程度并非只是做习题,也包括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其实就是从课堂参与度着手来解决。

学生参与度高,就会积极性高,即使有做题错误的,也不能掩盖全体学生全体成员参与的成果。这就要求老师备课的时候,要设计课堂提问和测试环节,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参与度。如果课堂时间紧张,老师就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检测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提问成绩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实现抽样调查全覆盖,但是要想提问所有的学生,时间并不允许,只能搞抽样调查。如果课堂时间宽松,就可以实现随堂测评,以量化分数的形式来表现学生参与度的问题。课堂参与度高的学生测评分值要多一点;参与度低的学生测评分值要少一点。当然,还有学生只是参与了,却始终没有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无效,测试分值也不高,就算是没有听懂了。

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同学打打闹闹,在桌兜里玩扑克,看窗户外面的风景,或者貌似在听课,其实思想早就游离于课堂之外,想别的事情了。要是老师没有课堂参与度的测试,只顾着自己讲课,就会丢掉这部分学生。认真听课的学生还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而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就会白白浪费时间,等于没有听这堂课,或者只是听了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注意力只会维持二十分钟左右,课堂二十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或者懈怠,需要老师持续刺激,要是一味地讲下去,而不顾学生的感受,就会成了老师自说自话,学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两张皮式的课堂,好像两条平行线,互不相交,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课堂效果了。演员表演的时候还要和台下的观众互动,老师当然也要和学生互动了,而所谓的互动并非只是为了好玩,或者为了增强课堂气氛,而是为了掌握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毕竟,课堂传授知识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巧妙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接受知识,要是一上课就讲高深的知识点,恐怕只有为数很少的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能听懂了。老师要随时掌握课堂动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才能牢牢把控课堂。也就是说,老师讲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僵死的过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还要全程互动。而全程参与与互动需要老师来协调,不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毕竟,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不能有效自我管理,需要老师提醒和监督,更需要做到公平与公正地分配教学资源。而课堂提问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时间有限,谁回答老师问题,谁就占用了一定的资源,需要老师平均分配,更需要注意到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课堂测评也是如此,是一种资源,要照顾全体,更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提问和测评需要公平分配,不能只顾着成绩好的几个学生,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曾经有的毕业班老师提问的时候只提问成绩好的几个学生,就是改卷子的时候也只是改成绩好的几个学生,对于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根本不闻不问,因为他们不能考上重点中学,也不能纳入老师的教学成绩评比。如此一来,功利化的教学就出现了,只会照顾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却丢掉了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其实,还是学校的评价机制出了问题,只评价升学率,却不评价整体水平。需要强调整体成绩,而不仅仅评价那几个成绩好的学生。

课堂参与度的提高需要老师认真备课,尽量照顾更多的学生,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才会真正地把控课堂,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提高整体成绩的,当然也会让成绩好的学生更好,还能让他们带动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